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鲃鱼

鲃鱼

《中药大辞典》:鲃鱼

药材名称鲃鱼

拼音Bà Yú

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

来源为鲤科动物锯倒刺鲃

原形态锯倒刺鲃: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全体几成长菱形,体长一般在40厘米左右。头小,稍尖,头的背部成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口端位,成马蹄形;唇厚,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联,唇后沟不相联,上颌突出。须2对,前对比后对稍短。下咽齿3行,侧扁,顶端微弯。鳞大,侧线鳞28~32。背鳍条3,8、9,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硬刺强大,后缘有粗糙的锯齿,背鳍起点前有一平卧向前的倒刺。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条3,5,末端可达尾鳍基。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多数个体的鳞片前缘呈黑色,近尾鳍基部有一黑斑,幼鱼更为明显,有时腹鳍和臀鳍末端稍带黑色。

生境分部生活于江河的上游,栖息于乱石间隙和深水石洞处。食物主要为腐败的植物碎片和丝状藻类。产卵期约在4月间。分布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及海南。

性味味甘,性热,有小毒。

功能主治主壮阳道,温中补衰。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鲃鱼

药材名称鲃鱼

拼音Bà Yú

别名青竹、青鱼、竹鲃、青竹鲤、青鲋鲤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倒刺鲃之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rdodes denticulatus denticulatus (Oshima)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倒刺鲃,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头小稍尖,头背部呈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口亚下位,成马蹄形。唇厚,上颌突出。须2对,前对比后对稍短。下咽齿3行,侧扁,顶端微弯。鳞在,侧线鳞28(4.5-5/3-3.5-V)32。背鳍4,8-9,其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硬刺强大。臀鳍3,5,末端可达尾鳍基。背部色微黑,腹部白色,近尾鳍基部有黑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急流水中下层鱼类。在江河的上游地带生活。主食植物。

资源分布:我国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和海南均有分布。

性味味甘;性热;小毒

功能主治补肾阳;壮腰膝。主肾虚阳萎;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50-100g;或晒干研末,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马草

    药材名称马草拼音Mǎ Cǎo别名烂衣草(《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皱叶狗尾草的全草。秋后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秆直立,基部有时扩张。叶片椭圆形至矩圆形,有强皱

  • 倒挂牛

    《中药大辞典》:倒挂牛药材名称倒挂牛拼音Dào Guà Niú别名大牛昴、朝天子、牛王刺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多毛叶云实的根及茎皮。夏、秋采收。原形态落叶攀援灌

  • 鼬瓣花根

    药材名称鼬瓣花根拼音Yòu Bàn Huā Gēn别名壶瓶花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鼬瓣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eopsis bifida Boenn.[G.tetrahit auct.

  • 仙顶梨

    药材名称仙顶梨拼音Xiān Dǐnɡ Lí别名苦梨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仙顶梨的果皮。原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粗糙或细纵裂;小枝灰黄色,散生皮孔。叶卵圆形

  • 栲栗

    药材名称栲栗拼音Kǎo Lì别名锥栗、米锥栗、勒翠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栲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chinensis Hanc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剥去果壳,

  • 山橘叶

    《中药大辞典》:山橘叶药材名称山橘叶拼音Shān Jú Yè别名金豆叶(《广东中药》)。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山橘的叶。全年可采,晒干。原形态山橘(《本草求原》),又名:

  • 南藤

    《中药大辞典》:南藤药材名称南藤拼音Nán Ténɡ别名丁父、丁公寄(《别录》),丁公藤(《本草拾遗》),石南藤(《本草图经》),搜山虎(《滇南本草》),风藤(《纲目》),蓝藤(《

  • 筋骨散

    《全国中草药汇编》:筋骨散药材名称筋骨散来源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荨麻叶腐卑Premna urticifolia Rehd.,以根入药。夏秋采根,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微辛,微温。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

  • 犀牛皮

    药材名称犀牛皮拼音Xī Niú Pí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犀科动物印度犀等的皮。原形态动物形态详"***"条。炮制将原药洗净,烘熟切片,晒干。功能主治①《物理小识

  • 沙枣胶

    《中药大辞典》:沙枣胶药材名称沙枣胶拼音Shā Zǎo Jiāo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茎枝胶汁的干燥品。功能主治治骨折。沙枣胶23克,茜草10克,曼陀罗子15克,硫酸镁30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