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鳖甲胶

鳖甲胶

《全国中草药汇编》:鳖甲胶

药材名称鳖甲胶

拼音Biē Jiǎ Jiāo

别名别甲胶

来源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Amyda sinensis (Wiegmann),以背甲熬制成的膏入药。

生境分部主产山东、河北。

炮制原料:鳖甲阿胶冰糖、黄酒、香油。先将鳖甲浸泡7天,清水洗刷后,取出下锅煮和以上其它原料浓缩成胶,凝固后切成长条形小块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润肺消积。主治骨蒸潮热,虚痨咳血,疟疾痞块,气血血亏,闭经难产,湿痰流注。

用法用量2~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鳖甲胶

药材名称鳖甲胶

拼音Biē Jiǎ Jiāo

出处卫生宝鉴

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背甲煎熬而成的胶块

制法取漂净鳖甲,置锅中加水煎取胶汁,约煎3~5次,至胶汁充分煎出为度,将各次煎汁,过滤合并(或加明矾粉少许),静置后滤取清胶汁,再用文火加热,不断拌揽,浓缩(或加适量黄酒、冰糖)成稠膏状,倾入凝膏槽内,俟其自然冷凝。取出切成小块,阴干。

功能主治滋阴,补血,退热,消瘀。治阴虚潮热,久疟不愈,症瘕疟母,痔核肿痛。

①《中国医学大辞典》:"补肝阴,清肝热。治劳瘦骨蒸,往来寒热,温疟,疟母,腰痛,胁坚,血瘕,痔核,妇人经闭,产难,小儿惊痫,斑痘,肠痈,疮肿。"

②《现代实用中药》:"滋阴补血,为滋养解热上血药。"

③《四川中药志》:"滋阴补血,润肺消结。治虚劳咳血,肛门肿痛,湿痰流注,肺结核潮热。"

用法用量开水或黄酒化服,1~3钱。

注意脾虚食减便溏及孕妇忌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鳖甲胶

药材名称鳖甲胶

拼音Biē Jiǎ Jiāo

英文名Soft-shelled Turtle shell glue, glue of fresh-water turtle shell

出处出自《卫生宝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或山瑞鳖的背甲煎熬而成的胶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 2.Trionyx steindachneri Siebenrock

原形态1.中华鳖,体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成体全长约30-40cm。头尖,吻长,形成吻突呈短管状;鼻孔位于吻突前端,上下颌缘覆有角质硬鞘,无齿,眼小;瞳孔圆表,鼓膜不明显,颈部可长达70mm以上,颈基部无颗粒状疣,头、颈可完全缩入甲内。背腹甲均无角质板而被有革质软皮,边缘具柔软的较厚的结缔组织,谷称裙边。背面皮肤有突起小疣,成纵行棱起,背部中央稍凸起,椎板8对,肋板8对,无臀板,边缘无缘板相连。背部骨片没有完全骨质化,肋骨与肋板愈合,其末端突出于肋板外侧。四肢较扁平,前肢5指;内侧三指有外露的爪;外侧二指的爪全被皮肤包裹而不外露,后肢趾爪生长情况亦同,指、趾间具蹼而发达。雄性体较扁而尾较长,末端露出于裙边;雌性尾粗短,不露出裙边。泄殖肛孔纵裂。头颈部上面橄榄绿色,下面黄色,下颌至喉部有黄色斑纹,两眼前后有黑纹,眼后头顶部有10余个黑点。体背橄榄绿色或黑棕色,具黑斑,腹部肉黄色,两侧裙边处有绿色大斑纹,近尾部有两团豌豆大的绿色斑纹。前肢上面橄榄绿色;下面淡黄色,后肢上面色较浅。尾部正中为橄榄绿色,余皆为淡黄色。

2.山瑞鳖,体近圆形,当体重9kg时,长、宽达36cm×21cm,体重大者可达20kg。体背隆起,皮肤粗糙,体背、边缘、颈基部、四肢及尾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肉质喜钉状突起;体后部的鼓钉更大而密。边缘内质裙边甚为肥厚。四肢粗壮,侧扁。尾短,略呈扁圆锥形,基部宽,末端尖。体灰黑色、墨绿色、紫黑色或黑青莲色。头、四肢乌黑色或墨绿色。腹面乌黑色带紫,具深色斑块。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生活于湖泊、河流、池塘及水库等水域。

2.生活在山区的河流、溪、潭中。

资源分布:1.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见报道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扁方块状,长约3cm,宽约2cm,厚约5mm,表面棕褐色,具凹纹,光亮,半透明。质坚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肯光泽。气腥,味微甜。

性味味咸;性微寒

归经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退热;软坚散结。主阴虚潮热;虚劳咳血;久疟;疟母;痔核肿痛;血虚经闭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或黄酒化服,3-9g;或入丸剂。

注意脾胃虚寒,食减便溏者及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1.《中国医学大辞典》:补肝阴,清肝热。治劳瘦骨蒸,往来寒热,温疟,疟母,腰痛,胁坚,血瘕,痔核,妇人经闭,产难,小儿惊痫,斑痘,肠痈,疮肿。

2.《现代实用中药》:滋阴补血,为滋养解热止血约。

3.《四川中药志》:滋阴补血,润肺消结。治虚劳咳血,肛门肿痛,湿痰流注,肺结核潮热。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根

    《中药大辞典》:麻根药材名称麻根拼音Má Gēn别名麻青根(《药性论》)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桑科植物***的根。功能主治去瘀,止血。治淋病,血崩,带下,难产,胞衣不下,跌打损伤。①陶弘景:

  • 竹柏根

    药材名称竹柏根拼音Zhú Bǎi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罗汉松科植物竹柏的根或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docarpus nagi(Thunb.)Zoll.et Mor.ex Zoll.[Myri

  • 漏芦

    《中国药典》:漏芦药材名称漏芦拼音Lòu Lú英文名RADIX RHAPONTICI别名狼头花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DC.的

  • 毒蛆草

    药材名称毒蛆草别名透骨草、一马光、接生草、老婆子针线来源毒蛆草科(透骨草科)毒蛆草Phryma leptostachya L. var. asiatica Hara,以全草、叶入药。生境分部黑龙江、陕

  • 蜻蜓兰

    药材名称蜻蜓兰拼音Qīnɡ Tínɡ Lán别名竹叶兰(《湖南民间药物资料》)。出处《东北植物检索表》来源为兰科植物蜻蜒兰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根伸长,稍肥厚

  • 蝙蝠藤

    药材名称蝙蝠藤拼音Biān Fú Ténɡ别名狗葡萄秧、小葛香、杨柳子棵、防己藤、黄攸香、什子苗、小青藤、黄根藤、金百脚、山地瓜秧、爬山秧子。出处蝙蝠藤始见于《纲目拾遗》,云:"此藤附生岩壁、乔木及入

  • 土一枝蒿

    《中药大辞典》:土一枝蒿药材名称土一枝蒿拼音Tǔ Yì Zhī Hāo别名野一枝蒿、白花一枝蒿、蜈蚣草(《文山中草药》),马茴香、飞天娱蚣、一支蒿(《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一枝蒿、茅草一枝蒿

  • 苍耳

    《中药大辞典》:苍耳药材名称苍耳拼音Cānɡ ěr别名卷耳(《诗经》),葹(《楚辞》),苓耳(《毛诗传》),地葵(《本经》),枱耳(《楚辞》王逸注),白胡荽(郑玄),常枱(《广雅》),爵耳、耳珰草(陆

  • 华卫矛

    药材名称华卫矛拼音Huá Wèi Máo别名杜仲藤。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中华卫矛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chinensis Lind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 梅花刺根

    《中药大辞典》:梅花刺根药材名称梅花刺根拼音Méi Huā Cì Gēn出处《贵阳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扁核木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形态详"青刺尖"条。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