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黄背草

黄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背草

药材名称黄背草

别名进肌草、黄背茅、草糖

来源禾本科黄背草Themeda triandra Forsk. var. japonica (Willd.) Makino,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华北、华南、西南。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祛风除湿。主治经闭,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1~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黄背草

药材名称黄背草

拼音Huánɡ Bèi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Arabian Themeda

别名黄背茅、进肌草、金丝茅、山红草、屈针草

出处始载于《植物华名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黄背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hemeda triandra Forsk. Var. japonica (Willd. ) Makino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黄背草,多年生草本。秆粗壮,直立,高80-110cm。叶鞘具脱落性的疣基长柔毛;叶舌长1-2mm,先端钝圆,具短纤毛;叶片狭条形,长10-40cm,宽4-5mm,仅上面基部疏被疣基长纤毛。假圆锥花序狭,长30-40cm,佛焰苞舟形,有毛或无毛,总状花序由佛焰苞中抽出,长1-2cm,有7枚小穗,基部有1枚近于轮和的雄性或中性小穗,但无芒;第1颖革质,边缘内卷,第2颖与第1颖等长或较短,边缘膜质,透明;上部3枚小穗中枚为两性,基盘有髯毛;第1小花的外稃膜质透明,内稃不存在,第2小花的外稃短,有1长芒或无芒。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等荒脊土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至华南、西南等地。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祛风除湿。主经闭;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幼苗或根:味甘、性温。有活血调经、驱风除湿的功效。主治经闭、风湿疼痛。幼苗可治高血压病。根常用于习惯性流产。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榴根

    《中药大辞典》:石榴根药材名称石榴根拼音Shí Liu Gēn别名石榴根皮(《摘元方》),酸榴根(《纲目》)。出处《本草经集注》来源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根皮。秋季采挖,忌用铁器。原形态形态详&

  • 光叶闭鞘姜

    药材名称光叶闭鞘姜拼音Guānɡ Yè Bì Qiào Jiānɡ别名牛尾巴茶、樟柳头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光叶闭鞘姜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stustonkinensisGagnep.采收

  • 风轮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风轮菜药材名称风轮菜拼音Fēnɡ Lún Cài别名落地梅花、九塔草、红九塔花、熊胆草、野凉粉草、苦刀草来源唇形科风轮菜属植物风轮菜Clinopodium ch

  • 绒毛诃子

    药材名称绒毛诃子来源使君子科绒毛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 var. tomentella Kurt.,以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西藏。性味苦、涩,温。功能主治涩肠,敛肺,降气

  • 寒莓根

    《中药大辞典》:寒莓根药材名称寒莓根拼音Hán Méi Gēn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寒莓的根。性味①《闽南民间草药》:"酸,平,无毒。"②江西《草

  • 臭辣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辣树药材名称臭辣树拼音Chòu Là Shù别名野米辣、野吴芋、臭桐子树来源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臭辣树Euodia fargesii Dode,以果入

  • 总状绿绒蒿

    药材名称总状绿绒蒿拼音Zǒnɡ Zhuànɡ Lǜ Rónɡ 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总状绿绒蒿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nopsis horridula Hcok.f.et Tho

  • 柏树果

    《中药大辞典》:柏树果药材名称柏树果拼音Bǎi Shù Guǒ别名柏树子(《分类草药性》),香柏树子(《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柏科植物柏木的果实。8~10月,果实长大而未裂

  • 吕宋楸毛

    药材名称吕宋楸毛拼音Lǚ Sònɡ Qiū Máo别名吕宋楸荚粉(李承祜《生药学》)。出处李承祜《生药学》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粗糠柴的果实的腺毛及毛茸。采下充分成熟的果实,入布袋中,磨

  • 胡麻花

    药材名称胡麻花拼音Hú Má Huā别名乌麻花(《千金方》)。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花。功能主治治秃发,冻疮。①《千金·食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