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利膈化痰丸

利膈化痰丸

《袖珍》卷一:利膈化痰丸

药方名称利膈化痰丸

处方白术4两,皂角(去皮弦子)3两,生半夏(切)、白矾2两(研)。

制法上将皂角揉水半碗,浸半夏白矾,春五、夏三、秋冬十日,不用皂角,晒,为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气。

用法用量方中半夏用量原缺。

摘录《袖珍》卷一

丹溪心法》卷二:利膈化痰丸

药方名称利膈化痰丸

处方南星、蛤粉(研细)1两,半夏瓜蒌仁、贝母(去心)、香附半两(童便浸)。

制法上为末,用猪牙皂角14梃敲碎,水1碗半,煮杏仁(去皮尖)1两,煮水将干,去皂角,擂杏仁如泥,入前药搜和,再入姜汁泡,蒸饼为丸,如绿豆大,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豁痰疏郁,泄火散热,降逆气,润肺止嗽。主一切痰涎壅塞,郁火热于胸膈之间,痰喘不利。

用法用量中南星半夏瓜蒌仁、贝母用量原缺。《杏苑》本方用:南星2两、半夏1两5钱、贝母2两、哈粉1两、瓜蒌仁(另研)、香附各2两、牙皂、青黛各1两、杏仁(另研泥)1两5钱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年氏《集验良方》卷四:利膈化痰丸

药方名称利膈化痰丸

处方青黛4钱,制半夏2两(姜炒),片苓1两,川贝母2两,黑丑2两,杏仁(炒,去皮尖)2两,枳壳2两(炒),瓜蒌仁(去壳,微炒)2两,黄连(炒)2两,皂荚1两(熬膏),香附子2两(炒),陈皮2两。

制法上药皂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湿郁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远服。

摘录年氏《集验良方》卷四

猜你喜欢

  • 香壳散

    药方名称香壳散处方橘皮(洗,去瓤)制法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伤寒心胸满闷不舒。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用生姜汤调下。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七

  • 愈痫丸(癫痫)

    药方名称愈痫丸(癫痫)处方硫化铅、生赭石、芒硝,各二两。朱砂、青黛、白矾,各一两。黄丹五钱。炮制共为细末,复用生怀山药四两为细末,焙熟,调和诸药中,炼蜜为丸二钱重。功能主治主治(癫痫)痫疯用法用量当空

  • 木香顺气汤

    药方名称木香顺气汤处方木香0.9克厚朴(姜制)1.2克青皮(去白)陈皮益智仁 白茯苓(去皮)泽泻干生姜半夏(汤洗)吴茱萸(汤洗)各0.6克当归1.5克升麻柴胡各0.3克 草豆蔻(面襄煨,去皮)0.9克

  • 从革解毒汤

    药方名称从革解毒汤处方金银花2钱,土茯苓2钱,川芎1钱,莪术7分,黄连7分,甘草2分。功能主治疥疮。用法用量水煎,温服。若有肿气者,倍莪术;肿在上者,倍川芎;在下者,倍莪术、黄连。摘录《续名家方选》

  • 槐耳丸

    《圣惠》卷七十二:槐耳丸药方名称槐耳丸处方槐耳2两(微炙),牛角(角思)2两(炙令黄),禹余粮2两(烧醋淬3遍),猪悬蹄甲10枚(炙黄焦),麝香1分(研),白蔹1两,黄耆(锉)1两,艾叶(微炒)1两,

  • 一粒金丹

    《宜明论方》卷十三:一粒金丹药方名称一粒金丹别名捉虎丸(《医学入门》卷七)。处方草乌头五灵脂各500克木鳖子120克白胶香250克地龙120克(去土,妙)细墨30克乳香30克当归60克 (焙)没药60

  •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药方名称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处方黄芩9克 芍药6克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半夏6克(洗)生姜4.5克(切。一方9克)功能主治治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而兼呕者。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1升,煮取30

  • 兑疽膏

    药方名称兑疽膏处方当归2两,芎?2两,白芷2两,松脂2两,乌头2两,巴豆30枚(去皮),猪脂3升。制法上切,纳膏中微火煎3沸,纳松脂耗令相得。功能主治蚀恶肉,生好肉。主痈疽。用法用量以绵布绞去滓,以膏

  • 胡芦巴散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胡芦巴散药方名称胡芦巴散处方胡芦巴2两,补骨脂(炒)2两,荜茇1两,荜澄茄1两,茴香子(炒)1两,木香1两,丁香1两,楝实1两,桂(去粗皮)1两,槟榔1两,巴戟天(去心)1两,京

  • 感应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沦》卷十一:感应丸药方名称感应丸别名太乙神明再造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处方肉豆蔻川姜(炮)百草霜各60克木香45克荜澄茄京三棱(炮)各30克巴豆100粒(去皮、心,别研)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