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加味归脾汤

加味归脾汤

保婴撮要》卷十三: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黄耆(炒)茯神(去木)各60克甘草(炒)白术(炒)各30克木香1.5克远志(去心)酸枣仁龙眼当归牡丹皮山栀(炒)各3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疮口不敛。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乳母服,儿亦服之。

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三

《医宗必读》卷八: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黄耆白术当归茯苓酸枣仁各4.5克远志肉2.4克木香甘草<炙)各1.5克龙眼肉6克大枣2枚煨姜3片 菖蒲2.4克 桂心1.5克

功能主治补益心脾。治心虚悸动而痛。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食后服。

摘录《医宗必读》卷八

正体类要》卷下: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功能主治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主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正体类要》卷下

《金鉴》卷四十八: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归脾汤加朱砂龙齿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忧愁思虑伤心脾,惊悸恍惚者。

摘录《金鉴》卷四十八

正体类要》卷下: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归脾汤加柴胡、山栀。

功能主治妇人血虚,心脾郁结,经闭发热,产门不闭,及乳岩初起;脾经血虚发热;因肝脾二脏郁怒,气血亏损者,伴有内热,夜热,五心发热,肢体倦瘦,月经不调。

摘录正体类要》卷下

口齿类要》: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归脾汤加柴胡、丹皮、山栀。

功能主治思虑动脾火,元气损伤,体倦发热,饮食不思,失血牙痛,思虑之过,血伤火动,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口齿类要

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党参3钱,炙黄耆3钱,生晒术3钱,茯神3钱,归身3钱,枣仁2钱,远志2钱,阿胶1钱,焦山栀1钱,丹皮1钱,清炙草5分,广木香5分,龙眼肉5枚。

功能主治补脾养阴。主夹血伤寒后期,出血已止,阴液亏虚者。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医部全录》卷三九九引《薛氏医案》: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白术(炒)1钱,人参1钱,茯苓1钱,柴胡5分,川芎5分,山栀(炒)5分,芍药(炒)5分,甘草(炒)5分,熟地黄8两,当归8两。

功能主治内消乳岩。主妇人乳岩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部全录》卷三九九引《薛氏医案

疫疹一得》卷下: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1钱,黄耆1钱半(炒),白术1钱(炒),茯神3钱,枣仁2钱(炒),远志1钱半(炒),甘草5分,当归1钱半,麻黄根2钱,牡蛎3钱,红枣3枚,浮麦3钱。

功能主治自汗,盗汗。

摘录疫疹一得》卷下

《盘珠集》卷上: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白术(炒)、茯神(去皮木)、当归(去尾)、枣仁(去壳,炒)、莲肉(去心)、黄耆(蜜炙)、远志木香

功能主治子肿,血少气滞者。

用法用量远志辛散而上升,不宜多用,四五分足矣。

摘录《盘珠集》卷上

《一盘珠》卷五: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黄耆当归白术、枣仁、志肉、茯神甘草、川郁金香附木香牛膝

功能主治脱疽脾虚,兼郁火下注,饮食减少。

摘录《一盘珠》卷五

《叶氏女科》卷二: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2钱,黄耆2钱,白术(蜜炙)2钱,茯苓2钱,枣仁2钱,远志(制)1钱,当归1钱,柴胡8分,山栀仁8分,枳壳(麸炒)8分,木香(不见火)5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子悬。妊娠4-5月,因脾郁而致胎气不和,逆上心胸,胀满疼痛不安者。

用法用量龙眼肉7枚,水2钟,煎7分,空腹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金鉴》卷四十九: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归脾汤加伏龙肝

功能主治妇人心、脾伤损,每交接辄出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四十九

保婴撮要》卷三: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1钱,黄耆1钱,茯神(去木)1钱,甘草1钱,白术(炒)1钱,木香5分,远志(去心)1钱,酸枣仁1钱,龙眼肉1钱,当归1钱,牡丹皮1钱,山栀(炒)1钱。

功能主治乳母忧思伤脾,以致小儿血虚发热,腹痛发抽,怔忡失眠,自汗盗汗,口舌生疮;及妊娠吐衄;因乳母郁怒积热,婴儿腹痛发搐者;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之证,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口疮不敛。

用法用量水煎服。婴儿为患者,令子母俱服之。

临床应用1.内钓:一小儿因乳母怀抱郁结,腹痛发搐,久而不愈,用加味归脾汤加漏芦,母子并服渐愈。

2.胁痈:一小儿4岁,胁间漫肿1块,甚痛,色如故,服流气败毒等药,加寒热作呕,食少作泻,此禀肝脾气滞之症,元气复伤而甚耳。乃择乳母气血壮盛者,与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服之,儿饮其乳半载而消。

摘录保婴撮要》卷三

《金鉴》卷四十九:加味归脾汤

药方名称加味归脾汤

处方归脾汤加辰砂、琥珀末。

功能主治妇人七情内伤,心脾亏损,神无所护,致夜梦鬼交,独笑独悲。

用法用量上将归脾汤水煎,调辰砂、斛珀末服之。

摘录《金鉴》卷四十九

猜你喜欢

  • 杏仁宣郁汤

    药方名称杏仁宣郁汤处方苦杏仁6克 广郁金6克滑石9克黄芩4.5克半夏3克橘红3克栝楼皮4.5克功能主治清热化湿,宜气开郁。治伏暑在上焦,内迫气分,舌白烦渴,心中胀闷,小便短赤。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暑

  • 红雪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红雪药方名称红雪别名通中散(《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红雪通中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处方川朴消5千克羚羊角屑90克 川升麻90克黄芩90克枳壳60克(麸炒微黄,去瓤)

  • 开郁通络饮

    药方名称开郁通络饮处方香圆皮钱半,广郁金3钱,延胡(炒)钱半,远志肉8分,真新绛钱半,陈木瓜钱半,蜣螂虫2钱,丝通草1钱,佛手片5分。功能主治湿温化肿胀,湿滞在络,按之则坚,腹胀不减,服消导药不效,久

  • 寒水石煮散

    药方名称寒水石煮散处方寒水石8两,石膏8两,滑石8两,白石脂8两,龙骨8两,桂心3两,甘草(炙)3两,牡蛎3两(熬),赤石脂4两,干姜4两,大黄4两,***1两(屑)。制法上捣,以马尾罗筛之,将皮囊盛之

  • 柴胡升麻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柴胡升麻汤药方名称柴胡升麻汤处方柴胡(去苗)、干葛、荆芥(去梗)、赤芍药、石膏,各一钱半。前胡(去苗)、升麻、桑白皮、黄芩,各一钱。功能主治治时行瘟疫,壮热恶风,头痛

  • 扶元散

    《医宗金鉴》卷五十五:扶元散药方名称扶元散处方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熟地黄茯神黄耆(蜜炙)山药(炒)炙甘草当归白芍药川芎石菖蒲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治小儿禀受不足,气血不充,骨脉不强,筋肉痿弱,致见头项软、

  • 独神丸

    药方名称独神丸别名独圣丸处方***(去瓤蒂)不拘多少。制法用米醋1碗蘸炙,以醋多为妙,候焦黄,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弹子大。功能主治痢疾。用法用量独圣丸(《普济方》卷二○九)。摘录《百一》卷六

  • 茅术夏陈汤

    药方名称茅术夏陈汤处方制茅术3钱,姜夏2钱,白蛤壳5钱(煅),川朴1钱,橘红1钱,生苡仁6钱,通草1钱半,白茯苓3钱,杏仁2钱,老姜3片。功能主治湿伤脾阳,咳嗽痰稀,舌白灰滑,脘闷呕恶。摘录《镐京直指

  • 经验正骨丹

    药方名称经验正骨丹处方自然铜1两(醋炙),地鳖虫(去头足)5钱,水蛭(火煅,醋淬)5钱,地龙(酒洗,火煅)5钱,龙骨5钱,真降香5钱,苏木5钱,土狗10个(火煅),川乌3钱,明松节3钱,乳香(去油)3

  • 调胃和中汤

    药方名称调胃和中汤处方大附子(童便制)1钱5分,橘红1钱5分,苍术1钱5分,青皮1钱5分,草果1钱5分,子丁香1钱5分,半夏1钱5分。功能主治中脘寒痰,呕吐不止者。用法用量上加生姜10片,水煎服。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