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地仙散

地仙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地仙散

药方名称地仙散

处方地骨皮(去木.二两)防风(去芦.一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治伤寒后伏暑,烦热不安,及烦热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卫生宝鉴》卷五:地仙散

药方名称地仙散

处方地骨皮1两,防风1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生津液。主心脏积热口干,或烦渴,颊赤,舌涩,及汗后余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青蒿5-7叶,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无青蒿,用竹叶5-7片。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

《得效》卷九:地仙散

药方名称地仙散

处方地骨皮2两,防风(去芦)1两,甘草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生津液而清肺火。主骨蒸肌热,一切虚劳烦躁。

用法用量每用3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得效》卷九

《本事》卷四:地仙散

药方名称地仙散

处方地骨皮(洗,去心)1两,防风(去钗股)1两,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主骨蒸肌热。伤寒、伏暑后烦热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竹叶7片,煎至7分服。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地骨皮气味苦甘寒,入手太阴、足厥阴,能治有汗之骨蒸;防风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太阳;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此治骨蒸内热,阴虚烦躁,津液欲伤者,再以生姜之辛温而散,竹叶之辛凉而清,使内外和平,则病魔焉有不去者乎。

摘录《本事》卷四

普济方》卷二三六引《经验方》:地仙散

药方名称地仙散

处方地骨皮1两,防风1两,人参2钱半,鸡苏2钱半,甘草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骨蒸肌热,一切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淡竹叶3-5叶,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六引《经验方》

猜你喜欢

  • 牛黄金虎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牛黄金虎丹药方名称牛黄金虎丹处方天雄(炮.去皮.脐)十二两半,白矾(枯过)、天竺黄(研)、天南星(汤洗.焙.为末.用牛胆和作饼.焙热.如无牛胆.用法酒蒸七昼夜)、腻

  • 延龄煮散

    药方名称延龄煮散处方茯神(去木)益智(去皮)防风(去叉)人参桑寄生藿香叶甘草(炙,锉)沉香熟干地黄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散。功能主治治心脏气虚,健忘。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

  • 黄萝饮

    药方名称黄萝饮处方大黄5钱,当归5钱,山楂肉3钱,萝卜子3钱,枳壳1钱,槟榔1钱,柴胡5分,丹皮2钱。功能主治消化肉食,佐以解毒。主食牛、犬之肉,毒结于心胃,不升不降,一时心痛,欲吐不能,欲泻不可。用

  • 化痰桔梗丸

    药方名称化痰桔梗丸处方桔梗2两,半夏(净洗去滑)4两,茯苓4两,干姜半两。制法上为末,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化痰。主用法用量每服15或20丸,饮送下。摘录《元和纪用经》

  • 理冲丸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理冲丸药方名称理冲丸处方水蛭30克(不用炙)生黄耆45克 生三棱15克 生莪术15克当归18克知母18克 生桃仁18克(带皮、尖)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祛

  • 润燥汤

    药方名称润燥汤别名润肠汤(《兰室秘藏》卷下)、当归润肠汤(《东垣试效方》卷七)。处方升麻生地黄各6克 熟地黄当归梢 生甘草大黄(煨)桃仁泥 麻仁各3克红花1.5克功能主治养血润肠。治阴虚血燥,大便不通

  • 槐角利膈丸

    药方名称槐角利膈丸处方牵牛1两半,皂角1两(酥炙),槐角(炒)5钱,半夏5钱。制法上为末,生姜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风胜痰湿,胸膈痞满,及喘满咳嗽。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 芝麻粥

    药方名称芝麻粥处方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制法先将黑芝麻晒干后炒熟研碎。再与粳米同煮作粥。功能主治补肝肾,润五脏。适用于身体虚弱、头发早白、大便干燥、头晕目眩、贫血等症。用法用量可随意服食。摘录《

  • 拜受齿药

    药方名称拜受齿药处方香附子(新大者)半斤(去皮毛,锉细,以生姜1斤取汁拌和,浸5-7日取出,去姜汁不用),细辛2两,盐2两。制法以上瓦器炒存性;为细末。功能主治固齿。主用法用量每日擦牙。摘录《医统》卷

  • 鬼哭散

    方出《外台》卷三十六引刘涓子方,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七引《圣惠》:鬼哭散药方名称鬼哭散处方黄丹半钱匕。功能主治小儿疟;瘅疟但热不寒。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本草纲目》引作“鬼哭丹”。摘录方出《外台》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