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坏涎丸

坏涎丸

《博济》卷三:坏涎丸

药方名称坏涎丸

处方硇砂2分,寒水石半两(猛火烧透红,好酒内淬5-7遍,取出),密陀僧1大分,淀粉1大分,龙脑1分,水银1大分(将定粉放盏内,与水银同研,渐渐滴,令似乳),半夏半两(热酒烫1度,姜汁浸1宿)。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研好朱砂度过。

功能主治痰涎壅盛,头重心烦,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1-2丸,生姜、龙脑水送下。勿嚼。

摘录《博济》卷三

《圣惠》卷五:坏涎丸

药方名称坏涎丸

处方白矾(烧灰)半两,天竺黄半两,半夏1两(汤浸洗7遍去滑,麸炒微黄),金箔50片,朱砂1两(细研,以水飞过),皂荚子仁半两(微炒)。

制法上药以半夏皂荚子仁捣罗为末,与诸药同研令匀,用烂粟米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脾脏风壅,咽喉内涎唾如胶,心胸妨闷,语声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圣惠》卷八十五:坏涎丸

药方名称坏涎丸

处方雄黄1分(细研),朱砂1分(细研),水银1分(以少枣肉研令星尽),铅霜1分,甘草半分(末)。

制法上为细末,以糯米饭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喉中涎,吐不出,咽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2丸,以梨汁送下。以涎尽为度。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幼幼新书》卷十七引郑愈方:坏涎丸

药方名称坏涎丸

处方半夏2钱(研,以生姜自然汁搜作饼子,用慢火炙黄干),粉霜半钱,铅白霜半钱,巴豆霜半钱,雄黄半钱,蝎梢半钱。

制法上各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咽喉涎鸣如锯,兼伤寒身热面赤。

用法用量每用5丸,灯心汤化破。如涎未下,再投灯心汤即吐。如取涎,连3服即泻,次补。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七引郑愈方

猜你喜欢

  • 行气下乳汤

    药方名称行气下乳汤处方生地当归川芎各3克白术(土炒)茯苓各1.8克 制香附陈皮红花各1.5克穿山甲3片(炒)木香0.6克功能主治治气血郁滞,产后缺乳。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服。摘录《梅氏验方新编》

  • 地黄醴

    药方名称地黄醴处方大怀熟地(取味极甘者,烘晒干以去水气)8两,沉香1钱(或白檀3分亦可),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4两。制法上约每药1斤,可用高烧酒10斤浸之,不必煮,但浸10日之外,即可用矣

  • 川附散

    药方名称川附散处方川芎、白附子、牛蒡子、荆芥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偏正头痛。用法用量每服2钱,腊茶调服。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五

  • 补养心脾汤

    《会约医镜》卷十五:补养心脾汤药方名称补养心脾汤处方人参黄耆(蜜炒)白术茯神当归枣仁(炒)各4.5克柏子仁(去油)2.4克白芍(酒炒)阿胶(炒)山药(炒)炙草各3克制法上药水煎,另用发灰、棕灰、百草霜

  • 加减右归饮

    《不知医必要》卷三:加减右归饮药方名称加减右归饮处方熟地6钱,萸肉2钱,淮山药(炒)2钱,肉苁蓉(酒洗淡)3钱,杞子2钱,肉桂(去皮,另炖)4分,附子(制)1钱,油当归3钱。功能主治阳虚阴结,而大便不

  • 加味参茯饮

    药方名称加味参茯饮处方人参5钱,茯苓5钱,半夏3钱,天花粉3钱,甘草1钱,竹沥2合,附子1片。功能主治痰积上焦,哭笑无常。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

  • 凉肺汤

    《医宗必读》卷六:凉肺汤药方名称凉肺汤处方知母(去毛,炒)1钱半,贝母1钱半,天门冬(去心)1钱半,麦门冬1钱半,黄芩1钱,橘红1钱,甘草5分,桑皮8分。功能主治肺劳实热,咳嗽喘急。用法用量水1钟半,

  • 温补汤

    药方名称温补汤处方人参白术川芎当归白芍熟地肉桂木香小茴香附元胡索功能主治益气养血,理气止痛。治少腹痛而喜按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补血调血;肉桂温中散寒;

  • 冰片散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冰片散药方名称冰片散处方石膏2两,冰片3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口齿咽喉痛。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冰片散药方名称冰片散处

  • 理气宽肠汤

    药方名称理气宽肠汤处方当归5钱,桃仁2钱,青皮2钱,陈皮2钱,乌药3钱。功能主治通络活血,顺气宽肠。主痞结型、瘀结型肠梗阻。用法用量水煎服。注意适于梗阻轻微,体质虚弱,或年高不宜急下者。临床应用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