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桂苓汤

桂苓汤

《直指》卷七:桂苓汤

药方名称桂苓汤

处方辣桂半两,赤茯苓半两,当归半两,川芍半两,赤芍药半两,蓬莪术半两,京三棱半两,槟榔半两,苍术(炒)半两,桑白皮(炒)半两,大腹皮半两,瞿麦穗半两,青皮半两,陈皮半两,甘草(炒)半两,葶苈1分,大黄(湿纸煨)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血分水饮,经脉不行,血化为水,四肢红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七

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四:桂苓汤

药方名称桂苓汤

处方桂心半两,赤茯苓1两,半夏1两(汤洗7次去滑),细辛半两,麻黄2两(去根节),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上气不得喘息,喉中作水鸡声。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八四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桂苓汤

药方名称桂苓汤

处方桂(去粗皮)3两,泽泻(锉)2两,赤茯苓(去黑皮,锉)2两,干姜(炮)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上喘,心下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日午、日晚各服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猜你喜欢

  • 化毒膏

    《普济方》卷六十五:化毒膏药方名称化毒膏处方葱根1握,出衣粉1两,豆粉1两,头发灰3钱,黄柏5钱。制法上为细末,淡醋调膏。功能主治牙痛腮肿。用法用量贴于肿处,绯帛封之,频频唾湿,勿令干了。摘录《普济方

  • 和阴理脾煎

    药方名称和阴理脾煎处方麦冬、白芍(炒)、伏龙肝、制首乌、牛膝、广皮、茯苓。功能主治胃痛,阴火不收,胸中掣痛。各家论述脾有寒湿,肝有燥热,茯苓、广皮以理脾湿;首乌、芍药以润肝燥;麦冬滋液,牛膝收阴,伏龙

  • 称金丹

    药方名称称金丹处方熟地2两,桐花3两,莲蕊3两,槐角(俱用酒浸,春秋3、夏1、冬6日,晒干)3两,薄荷3两,没石子1两,人参5钱,木香5钱。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功能主治乌须发。主用法用量每

  • 防风加葛根汤

    药方名称防风加葛根汤处方防风、干葛、甘草、黄芩、山栀、广皮。功能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脉浮缓。用法用量恶寒身痛者,加羌活、独活;时寒时热,加柴胡;头痛,加川芎;湿胜身重者,加苍术、白芷;

  • 大枣饼

    药方名称大枣饼处方大枣2个(去皮核),斑蝥2个(焙干)。制法上为末,以熟猪油调,捏成饼,指头大。功能主治疟疾。用法用量贴在印堂。1宿即愈。摘录《仙拈集》卷一

  • 三倍汤

    药方名称三倍汤处方草豆蔻仁二两,甘草一两,生姜、盐(炒),各五两。炮制上件拌和匀,入瓷器内淹一宿,焙干,为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胸膈闷满,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霍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痢,水谷不分

  • 黄药酒

    药方名称黄药酒处方万州黄药子半斤(须紧重者为上,如轻虚即是他州者,力慢,须用1倍)。制法取无灰酒1斗,投药其中,固济瓶口,以糠火烧一复时,停腾,待酒冷即开。功能主治忽生瘿疾1-2年者。用法用量患者时时

  • 二蜡膏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九:二蜡膏药方名称二蜡膏处方菜油4两,葱白(连须)3个,川椒14粒,白蜡2钱,黄蜡2钱,白矾2钱,东丹3钱。功能主治去腐生肌。主臁疮,下部湿毒疮。用法用量将连须葱白、川椒入菜油中

  • 鳗鱼丸

    《良方集腋》卷上:鳗鱼丸药方名称鳗鱼丸处方干地黄4两(炒),女贞子1两5钱(蒸,晒),龟腹版2两(刮白,盐水炙),旱连草1两5钱(晒),天门冬1两(去心,焙),麦门冬1两5钱(焙,去心),左牡蛎2两(

  • 厚朴丸

    《奇效良方》卷十四:厚朴丸药方名称厚朴丸处方白龙骨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厚朴(姜制)诃子(炮,去核)肉豆蔻(面煨)陈皮各30克制法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脾肾虚寒,泄泻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