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葶苈子丸

葶苈子丸

方出《外台》卷十引《崔氏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三:葶苈子丸

药方名称葶苈子丸

处方葶苈子20分(熬),贝母6分,杏仁12分(炮),紫菀6分,茯苓6分,五味子6分,人参8两,桑白皮8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肿,下气,止咳。主肺热而咳,上气喘急,不得坐卧,身面肿,肿气盛者,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渐渐加至20-30丸,煮枣汁送下。

注意忌酢物。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引《崔氏方》,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三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葶苈子丸

药方名称葶苈子丸

处方葶苈子(隔纸炒)3两,防己1两,甘草(炙,锉)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如脂)2两半,贝母(去心)2两半。

制法上3味为末,与葶苈杏仁拌匀,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成水,兼上气气急咳嗽,大小便苦涩,所服利水药,反利大便,唯小便转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煎大枣、桑白皮粳米饮送下。如小便未快,加至4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鸡峰》卷十九:葶苈子丸

药方名称葶苈子丸

处方葶苈子7两,椒目3两,茯苓3两,吴茱萸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肿入腹,苦满急,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丸,1日3次。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鸡峰》卷十九

猜你喜欢

  • 鹭鹚藤散

    药方名称鹭鹚藤散处方鹭鹚花、苏方木各等分。制法上(口父)咀,入淀粉少许。功能主治腿膝疼痛。用法用量每用1两,水5碗,煎数沸,乘热先蒸,候通手即洗。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 附桂理阴煎

    药方名称附桂理阴煎处方熟地4钱,僵蚕2钱,制附片3钱,炮姜(炒)1钱5分,银花1钱5分,当归1钱,炙草1钱,肉桂8分(去粗皮,蒸兑)。功能主治上假热下真寒证。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白喉全生集》

  • 川膝煎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川膝煎药方名称川膝煎处方大乌头10个(捶破,以纸袋盛,用乌豆1千克,蒸一日取出,去豆不用,去皮、尖)牛膝60克(去芦,干)制法上二味,并不得见铜器及火与日。木臼捣碎牛膝,同入

  • 黄蜡拈

    药方名称黄蜡拈处方轻粉8钱,硇砂5钱,松香6钱,黄蜡6钱,铜绿3钱,苦参末5分。功能主治痔漏。用法用量先溶蜡、松香,次入细药搅匀,冷定取出,手捻如钱香条子,亦看漏眼子大小深浅,先用荸荠苗探之,深即入深

  • 清凉救苦散

    药方名称清凉救苦散处方芙蓉叶桑叶白蔹白及大黄黄连黄柏紫车前白芷雄黄芒消赤小豆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大头瘟,由三阳经受邪,头、面、耳、目,鼻尽肿者。用法用量用蜜水调敷。摘录《

  • 通乳散结汤

    药方名称通乳散结汤处方全瓜蒌12克青皮9克丝瓜络15克橘络通草各9克橘叶10片郁金6克 刺蒺藜9克蒲公英15克功能主治舒肝解郁,通络散结。治肝郁气滞,乳汁停滞不畅,以致乳房硬满胀痛,甚或红肿,时有恶寒

  • 气血双补汤

    药方名称气血双补汤处方黄耆30~60克(蜜炒)白术21克当归15克白芍(醋炒)6克五味子0.9克杜仲(盐炒)6克 川续断15克升麻(蜜炒)1.2~1.5克功能主治补气养血。治妇人盘肠生后,又复怀孕,气

  • 消食饼

    药方名称消食饼处方炒山楂120克 炒白术120克神曲60克 米粉250克制法把山楂、白术和神曲一并研为细末,与米粉和匀,然后加入清水适量,如同和面,搓揉成团,分成蛋黄大小的团块,压成饼状,把饼放入蒸笼

  • 姜汁六一丸

    药方名称姜汁六一丸处方滑石6两,甘草2两。制法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澄清,取白脚,制成小丸。功能主治实火及饮积翻胃。用法用量时时服之。摘录《济阳纲目》卷三十六

  • 冰螺散

    药方名称冰螺散处方田螺1个(去壳晒干),***2分(用面裹煨熟),冰片2厘,硇砂4厘。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面上黑痣。用法用量将痣挑损点之,糊纸盖之,3日自脱。摘录《嵩崖尊生》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