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赤小豆丸

赤小豆丸

《鸡峰》卷十三: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处方赤小豆1两,好硫黄1两,附子半两(生)。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醋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三

普济方》卷一五一。即《圣惠》卷十六“鬼箭羽丸”: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一。即《圣惠》卷十六“鬼箭羽丸”

方出《千金》卷九,名见《外台》卷四: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处方赤小豆2两,鬼箭羽2两,鬼臼2两,丹砂2两,雄黄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断瘟疫。主瘟疫转相染着,乃至灭门延及外人,无收视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

摘录方出《千金》卷九,名见《外台》卷四

《朱氏集验方》卷一: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处方赤小豆(半生,半炒)、香附(半生用,半酒炒)、晚蚕沙(半生,半炒)、草乌(半生,半麻油炒)各等分。

制法陈仓米三分之一,半生半炒,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茶、酒任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七:赤小豆丸

药方名称赤小豆丸

处方鬼臼半两,赤小豆3分,鬼箭羽半两,朱砂半两(细研),雄黄半两(细研),阿魏半两(别研)。

制法上为末,用酒、阿魏和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山岚瘴疟。

用法用量每用1丸,以绯绢系中指上,男左女右,嗅之。如未愈,即以井花水服1丸,即愈。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猜你喜欢

  • 地黄门冬汤

    药方名称地黄门冬汤处方干地黄4两,麦门冬半升,五味子半升,蜜半升,大黄1两,消石1两。功能主治小儿寒热咳逆,膈中有癖,吐乳,不欲食。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纳消石、蜜,煮令沸,每服2合,日3

  • 椒朴丸

    《苏沈良方》卷四:椒朴丸药方名称椒朴丸处方汉椒(去目)厚朴(去粗皮,锉)茴香青盐(淘去沙土,取浮)各60克制法上药以水1.2升,煮令干,焙燥,捣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温胃健脾。治脾胃虚冷,

  • 刘氏毒镖膏

    药方名称刘氏毒镖膏处方乳香6钱,没药6钱,轻粉6钱,血竭6钱,甘草6钱,芙蓉草6钱,汗三七6钱,五倍子6钱,彰丹6两,朱砂2钱,台寸(麝香)1钱,红花3钱,小燕3个,咸鸭蛋7个,香油1斤。制法先将香油

  • 滑血散

    药方名称滑血散处方赤芍药(酒浸,炒)3钱,当归尾(酒炒)3钱,川芎3钱,紫草3钱,红花3钱,血竭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痘疹。血虚血滞,或出迟或倒靥,灰白不红,或黑而焦。用法用量每服1钱,热酒调下。

  • 独菊汤

    药方名称独菊汤处方孩儿菊5钱。功能主治痔疮。用法用量上以河水入砂罐内煮20滚,取于小盆内,先熏后洗,如此5-6次。其肿自消。摘录《疡科选粹》卷五

  • 辟谷木耳丸

    药方名称辟谷木耳丸处方木耳(捣末)8两,大豆(炒熟,捣末)8两,大枣(煮熟,去皮核,研)1升。制法上炼蜜为丸,如鸡卵大。功能主治辟谷。主用法用量有食日服1丸,无食日服2丸,逢食即食,无食亦不饥矣。摘录

  • 解毒护童膏

    药方名称解毒护童膏处方金银花1斤(用水入铜器内,煎至滓无苦味为度),粉甘草4两(用水煎至滓无甜味为度,去滓)。制法上二汁和匀,用文武火慢煎约10碗至3-碗,入米白糖收成膏,埋土内1日,出火气。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消炎

    药方名称清热解毒消炎处方苦参15克,冰片6克,香油(食油亦可)30克。制法将香油用锅勺盛之置火上,烧沸,即将苦参放入待其焦黄即捞出,再将冰片放入搅匀,待凉备用。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炎。主风火湿热或污水灌

  • 龙虎救生丹

    药方名称龙虎救生丹处方水银半两,硫黄1两(2味同研细,至无星为度),丁香半两,半夏曲1两,人参(去芦)1分,天南星半两(炮),白附子1分(炮裂)。制法上为末,生姜汁煮糊为丸,如萝卜子大。功能主治一切吐

  • 滴耳油

    《医宗金鉴》卷六十五:滴耳油药方名称滴耳油处方核桃仁(研烂,拧油去滓,得油3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耳疳。耳内闷肿出脓。用法用量兑冰片0.6克。每用少许,滴于耳内。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