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辰砂抱龙丸

辰砂抱龙丸

《万氏家抄方》卷五:辰砂抱龙丸

药方名称辰砂抱龙丸

处方天竺黄1两,橘红1两,茯神(去皮木)1两,明天麻1两,胆星2两,甘草5钱,雄黄5钱,防风5钱,麝香1钱半,辰砂5钱(水飞),枳壳(炒)5钱。

制法上为细末,山药糊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小儿伤风咳嗽,痰喘烦渴,鼻流清涕,惊悸风热。

用法用量灯心、薄荷汤送下;伤风痰盛,紫苏姜汤送下。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五

医方歌括》:辰砂抱龙丸

药方名称辰砂抱龙丸

处方金箔麝香雄黄胆星天竺黄、辰砂。

功能主治惊风入心。

摘录医方歌括

《痘疹金镜录》卷一:辰砂抱龙丸

药方名称辰砂抱龙丸

处方天竺黄4钱(需要嫩白者),牛胆星1两,朱砂4钱(一半为衣),天麻5钱,雄黄(秋冬3钱、春减半、夏2钱),麝香3分(痘疹中不用),防风3钱,甘草3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雪水糊丸尤佳。

功能主治利惊疏风,豁痰清热。主伤寒伤风,咳嗽生痰,喘急,昏沉,发热,鼻流清涕,或吐泻、风暑十种热症,睡中惊掣,痧疹癍疮;胎风、胎惊、胎热。急慢惊风,慢脾风。

用法用量姜汤或薄荷汤磨服。

痘疹时行,加天花粉4钱。

摘录《痘疹金镜录》卷一

猜你喜欢

  • 荜茇饮

    药方名称荜茇饮处方荜茇1两,沉香(锉)1两,草豆蔻(去皮)1两,青橘皮(去白,焙)1两,丁香1两,桃仁(炒,去皮尖)1两,大腹(锉)1两,生姜(切,炒)1两,诃黎勒皮2两,甘草(炙,锉)半两,枳壳(去

  • 漏芦橘皮汤

    药方名称漏芦橘皮汤处方漏芦2两,橘皮2两,甘遂2两,麻黄(去节)2两,杏仁(去皮尖)2两,黄芩2两。功能主治冬温未即病,至春被积寒所折,不得发,至夏热其春寒解,冬温毒始发出肌中,斑烂隐疹如锦文而咳,心

  • 秋霜散

    药方名称秋霜散处方好砒15克白矾30克制法用水适量,煎微沸,下砒煅至水干,再入石矾同煅干,入麝、好坯子各少许,为末。功能主治治走马疳。用法用量鹅毛点少许于牙龈上,日三四回即愈。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五

  • 橘皮散

    《医方类聚》卷五十三引《神巧万全方》:橘皮散药方名称橘皮散处方陈橘皮半两(去穰),人参半两,生姜1分。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胃虚呕哕不止。用法用量用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摘录《医方

  • 陀僧膏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陀僧膏药方名称陀僧膏处方南陀僧(研末)600克赤芍60克 全当归60克乳香(去油,研)15克没药(去油,研)15克赤石脂(研)60克苦参120克百草霜(筛,研)60克 银黝30克

  • 止血散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止血散药方名称止血散处方风化石灰20克(细研,用小便浸三日三夜,滤出晒干,为末)麒麟竭90克(去末,炒令紫色)鸡子10枚(取白和风化灰为3丸,入炭火内烧令红色,取出,放地上出火

  • 桂枝加黄耆汤

    《金匮要略》卷中:桂枝加黄耆汤药方名称桂枝加黄耆汤处方桂枝芍药甘草各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黄耆6克功能主治治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黄

  • 博金散

    《外科精义》卷十九:博金散药方名称博金散处方白矾(与密陀僧同为末,相和,于砂锅内,火上炮汁尽)密陀僧各15克白垩6克 黄丹轻粉各3克乳香1.5克麝香少许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燥湿消肿,化腐生肌。主下疳

  • 肠炎汤1号

    药方名称肠炎汤1号处方苍术炭9g,白术炭9g,姜厚朴6g,通草6g,莲子9g,炒扁豆30g,炒山药30g,茯苓12g,煨诃子12g,煨肉豆蔻6g,党参9g,甘草3g。功能主治健脾利湿,收涩止泻。主虚寒

  • 阑尾一号消炎片

    药方名称阑尾一号消炎片处方金银花125g,大青叶125g,败酱草125g,蒲公英125g,川楝子25g,生大黄37.5g,木香37.5g,冬瓜仁37.5g,桃仁25g,赤芍50g,黄芩37.5g,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