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金针丸

金针丸

《宣明论》卷十三:金针丸

药方名称金针丸

别名六神丸

处方丁香木香乳香阿魏轻粉骨碎补(去毛)、槟榔、官桂、桂心、巴豆(去皮)、杏仁(去皮)、不木灰、肉豆蔻阳起石朱砂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阳绝痞气,心腹不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针穿作孔子,小油内滚过,灯焰内燎遍,于油中蘸死,嚼生姜下,不拘时候,1日3次。

摘录《宣明论》卷十三

《鸡峰》卷十八:金针丸

药方名称金针丸

处方巴豆朱砂各等分。

制法面糊为丸,如麻子大,遂旋用针穿一窍子。

功能主治卒然呕吐,胸中痞闷,气不下行,此由饮食失宜,过伤胃气,胃气滞而不行,水谷不化,气逆则吐,其脉沉疾而短滑。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针扎定,于灯上烧少时,熟水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八

圣济总录》卷二十二:金针丸

药方名称金针丸

处方不灰木2钱,阳起石1钱,阿魏1钱,白丁香1钱半,丹砂(研)1钱半,乳香1钱半,腻粉1钱半,硫黄1分,巴豆(去皮心膜,出油)2-7粒。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粽子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阴气结伏在胸膈,虚痞,或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5-7丸,丁香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博济》卷一:金针丸

药方名称金针丸

别名大金针丸

处方阳起石半两,不灰木半两,阿魏半两,巴豆25粒(去皮心,不去油),杏仁25枚(去皮尖)。

制法上为细末,用软粟米饮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结胸气逆,并手足冷,呕吐不定。

用法用量大金针丸(《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摘录《博济》卷一

猜你喜欢

  • 牛黄凉膈丸

    药方名称牛黄凉膈丸处方牛黄(研)30克 南星(牛胆制)23克甘草(爁)300克紫石英(研,飞)麝香(研)龙脑(研)各150克 牙消(枯过研细)寒水石粉(煅)石膏(细研)各600克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 里东丸

    药方名称里东丸处方五灵脂(炒酱色为度)9两5钱5分,番木鳖(用麻油在铜杓内煎滚,放在内约二沉二浮即好)10两,穿山甲(炒黄焦)2两5钱,地龙(韭地者佳,将滚汤泡熟,在日内晒干,如不干,在火上焙干,不得

  • 参赭培气汤

    药方名称参赭培气汤处方潞党参6钱,天门冬4钱,生赭石(轧细)8钱,清半夏3钱,淡苁蓉4钱,知母5钱,当归身3钱,柿霜饼5钱(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功能主治中气不旺,胃气不能息息下降,而乘虚上干,致痰涎

  • 交感汤

    药方名称交感汤处方茯神4两,香附1斤,甘草少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益气清神,降火升水。主心肾不交,遗泄。用法用量热汤调服。摘录《医碥》卷七

  • 冲和汤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冲和汤药方名称冲和汤处方生姜120克(切,焙)草果仁(去皮)22.5克甘草(炙)22.5克半夏曲(炙)7.5克 白盐(炒)30克制法上为细末,入盐和匀。功能主治醒酒快膈,消痰助胃

  • 风引汤

    《金匮要略》卷上:风引汤药方名称风引汤别名紫石煮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癫痫汤(《普济方》卷三七八)。处方大黄干姜龙骨各56克桂枝42克甘草牡蛎各28克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84克制

  • 圆肉党参炖猫肉

    药方名称圆肉党参炖猫肉处方桂圆肉15克党参30克猫肉150~250克制法将上3味同置盅内,隔水炖熟服食。功能主治健脾益心。适用于病后体虚、神经衰弱、头晕目眩、阳痿等症。用法用量吃肉饮汤,隔日1次。摘录

  • 龙眼肉粥

    药方名称龙眼肉粥处方龙眼肉15g,红枣3-5枚,粳米2两。功能主治养心安神,健脾补血。主心血不足之心悸、心慌、失眠、健忘、贫血,脾虚腹泻,浮肿,体质虚羸,以及神经衰弱,自汗盗汗。用法用量一同煮粥,如爱

  • 龙骨汤

    《外台》卷十五引《深师方》:龙骨汤药方名称龙骨汤处方龙骨1两,茯苓1两,桂心1两,远志(去心)1两,麦门冬(去心)2两,牡蛎(熬)3两,甘草(炙)3两,生姜4两。功能主治宿惊失志,忽忽喜忘,悲伤不乐,

  • 圣功散

    《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二:圣功散药方名称圣功散处方苦楝根皮(生子东引者,米泔浸一宿)鹤虱各等分制法上药二味,研为细末,拌匀。功能主治杀虫。治小儿五疳。用法用量每服1.5克,熟水调下,连进二服,不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