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麻黄加术汤

麻黄加术汤

金匮要略》卷上:麻黄加术汤

药方名称麻黄加术汤

别名麻黄白术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处方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甘草3克(炙)杏仁9克(去皮、尖)白术12克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散寒除湿。治外感寒湿,恶寒发热,身体烦疼,无汗不渴,苔白腻,脉浮紧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用水900毫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50毫升,去滓,温服150毫升,覆被取微汗。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麻黄加术汤

药方名称麻黄加术汤

别名麻黄白术汤、麻黄白术

处方麻黄3两(去节),桂枝2两(去皮),甘草1两(炙),杏仁70个(去皮尖),白术4两。

功能主治发汗。主风寒夹湿,留着肌表,身体烦疼。

用法用量麻黄白术汤(《三因》卷五)、麻黄白术散(《袖珍》卷一)。

各家论述1.《张氏医通》:用麻黄汤开发肌表,不得白术健运脾气,则湿热虽以汗泄,而水谷之气依然复为痰湿,流薄中外矣。然术必生用,若经炒焙,但有健脾之能而无祛湿之力矣。

2.《成方便读》:方中用麻黄汤祛风以发表,即以白术除湿而固里,且麻黄汤内有白术,则虽发汗而不至多汗,而术得麻黄并可以行表里之湿,即两味足以治病。况又有桂枝和营达卫,助麻黄以发表;杏仁疏肺降气,导白术以宣中;更加甘草协和表里,使行者行,守者守,并行不悖。

3.《古方新用》:方中以麻黄开汗孔以发汗,杏仁利气,甘草和中,桂枝从肌以达表。又恐大汗伤阴,寒去而湿不去,故加白术健脾生液以助除湿气,在发汗中又有缓汗之法。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广丹白及膏

    药方名称广丹白及膏处方广丹1钱,白及面2钱,凡士林1两。制法调匀成膏。功能主治化腐生肌。主慢性溃疡,下肢溃疡(臁疮)。用法用量外敷患处。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 六仙散

    《麻科活人》卷四:六仙散药方名称六仙散处方蚂蚁花(烧灰)2钱,莲肉2钱,薏苡仁2钱,藕节1两,钗石斛5钱,陈早米(炒)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麻后胃气虚败,不纳五谷者;吐蛔,脾胃两弱。用法用量方中马

  • 大豆煎

    《医心方》卷十引《经心录》:大豆煎药方名称大豆煎处方生桑根白皮(入土1尺者,细切)3升,大豆1斗。功能主治风水。用法用量以水6斗,煮取1斗,去滓;下生姜汁2升更煎,取汁4升,每服5合,日3夜1。以知为

  • 灰煎

    药方名称灰煎处方石灰1斗5升,湿桑皮4斗,柞栎灰4斗。功能主治瘤赘,瘢痕,疵痣及痈疽,恶肉。用法用量其血瘤,瘤附左右胡脉,及上下悬壅,舌本诸险处,皆不可令消,消即血出不止,杀人。摘录《外台》卷二十九引

  • 集灵饮

    药方名称集灵饮处方神曲(炒)、青皮、苍术(炒)、陈皮、薄桂、白术(炒)、延胡索、黄芩、草果、半夏。功能主治瘕癖,消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诚书》卷十一

  • 参茯安神丸

    药方名称参茯安神丸处方人参1两,茯神1两,炒枣仁1两,当归1两,生地1两,酒炒川连1两,橘红1两,姜南星1两,天竺黄5钱,雄黄2钱,西牛黄2钱。制法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镇心安

  • 虫积串

    药方名称虫积串处方青蛤粉1两,代赭石5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惊疳。用法用量每服1钱,钩藤汤送下。摘录《串雅补》卷二

  • 返正汤

    药方名称返正汤处方当归2钱,茯苓2钱,白术1钱,炮姜5分,葛根2钱,广皮1钱,半夏1钱5分,贝母2钱,砂仁1钱,青皮1钱。功能主治大疟在腑,3日1作者。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 敷阳固精丸

    药方名称敷阳固精丸处方人参2两,黄耆(酒炒)2两,官桂2两,熟附子1个,川芎1两,杜仲1两(姜炒),山药(炒)4两,破故纸(炒)4两,小茴香(炒)4两,菟丝子8两(酒煮),巴戟2两(去心,酒浸),锁阳

  • 消食饼

    药方名称消食饼处方炒山楂120克 炒白术120克神曲60克 米粉250克制法把山楂、白术和神曲一并研为细末,与米粉和匀,然后加入清水适量,如同和面,搓揉成团,分成蛋黄大小的团块,压成饼状,把饼放入蒸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