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耆芍药汤

黄耆芍药汤

兰室秘藏》卷中:黄耆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耆芍药汤

处方葛根羌活各15克升麻30克 炙甘草60克白芍黄耆各9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鼻衄血多,面黄,眼涩多眵,手麻木。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食后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圣济总录》卷三十一:黄耆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耆芍药汤

处方黄耆1两(锉),人参1两,芍药3分,桂3分(去粗皮),五味子3分,白术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气血不复,虚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生姜3片,大枣2枚(去核),同煎至6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引《三因》:黄耆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耆芍药汤

处方黄耆1钱半,当归尾1钱半,白芍药1钱半,白术1钱,人参5分,陈皮5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锉,作1贴。

功能主治产后遗尿不禁。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十引《三因》

《片玉痘疹》卷十:黄耆芍药汤

药方名称黄耆芍药汤

处方黄耆、芍药、酒芩、连翘防风、大力子、桔梗甘草葛根荆芥穗、人参

功能主治固表解毒。主痘疹,未及期而骤发,此毒火太甚,营卫气虚,直犯清道而出。

用法用量加淡竹叶,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十

猜你喜欢

  • 回浆散

    《种痘新书》卷十二:回浆散药方名称回浆散处方何首乌、白芍、炙耆、炙草、人参、白术、茯苓、淮山药、苡仁(或以苍术易白术)各等分。功能主治痘不收浆结痂。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赤水玄珠》卷

  • 活圣散

    药方名称活圣散处方甜瓜蒂。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痰迷心窍,癫狂昏迷,惊痫。用法用量每服5分,重者服1钱,温水送下即吐;如不吐再服。倘吐不止,用开水解,或葱汤,加麝香(研)少许更好。若有虫吐出者,加雄黄1

  • 寒淋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寒淋汤药方名称寒淋汤处方生山药30克 小茴香(炒,捣)6克当归9克 生杭芍6克椒目(炒,捣)6克功能主治治寒淋。喜饮热汤,喜坐暖处,时常欲便,便后更加抽引作疼。用法用量水煎服。

  • 正骨紫金丹

    药方名称正骨紫金丹别名正骨紫金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处方丁香木香瓜儿血竭儿茶熟大黄红花各30克当归头 莲肉 白茯苓白芍各60克 丹皮15克甘草9克制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行气活

  • 神仙粥

    《丹台玉案》卷二:神仙粥药方名称神仙粥处方老姜90克功能主治治冒雨受寒,身热头疼,腹中作饱,不思饮食。用法用量用带皮老姜捣烂,将热酒适量泡饮,出汗,轻者即愈,重者可解一时之急。摘录《丹台玉案》卷二《惠

  • 水煮金花丸

    药方名称水煮金花丸处方半夏30克(洗)天南星30克(洗)天麻15克寒水石(烧存性)30克、雄黄22.5克 白面18克(一方改寒水石为轻粉少许)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风痰羁留脾胃,

  • 搐鼻碧云散

    药方名称搐鼻碧云散别名搐鼻通气散处方鹅不食草2钱,青黛1钱,川芎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眼目肿胀红赤,昏暗羞明,瘾涩疼痛,风痒鼻塞,头痛脑酸,外翳攀睛,眵泪稠粘。结毒入于巅顶,以致头疼胀痛如破者。

  • 参连散

    《松峰说疫》卷三:参连散药方名称参连散处方人参、黄连(共为细末)各等分,麝香少许,冰片少许。功能主治疙瘩翻。先寒后热,浑身发疙瘩,赤紫黑色,渐至大,恶寒发热。摘录《松峰说疫》卷三《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 肠风饮

    药方名称肠风饮处方槐角子5钱,黄连3钱,枳壳3钱,地榆3钱,贯众3钱。功能主治肠风便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方出《孙氏医案》卷一,名见《仙拈集》卷二

  • 点眼黄连膏

    《圣济总录》卷一○五:点眼黄连膏药方名称点眼黄连膏处方黄连(去须,椎碎)半两,马牙消(研)1钱。制法将黄连用水浸,于日内晒令色浓,以绵滤过,后下消末于黄连汁中,依前日内晒干,为细末。功能主治积年风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