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镇
即今江苏溧水县西北乌山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溧水县:“乌山镇在城西北二十五里。”
在湖南省望城县西部。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徐家桥,人口 2120。境内有乌山,镇因山得名。1949年属长沙县仁德乡。1958年改乌山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产稻、茶叶、西瓜。有服装、玻璃纤维、制茶等厂。镇区设有圩场。公路通县城。长石铁路、319国道经此。八曲河汛期通航。
即今江苏溧水县西北乌山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溧水县:“乌山镇在城西北二十五里。”
在湖南省望城县西部。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徐家桥,人口 2120。境内有乌山,镇因山得名。1949年属长沙县仁德乡。1958年改乌山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置镇。产稻、茶叶、西瓜。有服装、玻璃纤维、制茶等厂。镇区设有圩场。公路通县城。长石铁路、319国道经此。八曲河汛期通航。
在今河南淇县西北。《诗经·卫风 ·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汉书·沟洫志》: 汉武帝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后汉书·寇恂传》: 恂任河内太守,“移书属县,讲兵肄射,伐
即婆罗国。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北部之文莱。《明史·外国列传》:“婆罗,又名文莱。”
一作英峨门。清柳条边门之一。即今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东北英额门镇。《清一统志· 奉天府二》: 英峨边门 “在开原县东南,有英峨口城,南至兴京边界十五里。又南至兴京边门二百十里”。
又称关帝祖祠。在今山西运城市南五十里常平村。三国蜀将关羽,山西解州常平里人,后乡人于故居建祠奉祀。创建于隋,金代始成庙宇。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构,有山门、午门、享殿、关帝殿、娘娘殿、圣祖殿等六座殿宇,圣
即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清雍正九年(1731)置,驻地在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南新街镇。民国间属绥远省。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撤销,与郡王旗合并为伊金霍洛旗。旧旗名。1949年
即今四川德格县东北竹庆村。民国《德格县图志》乡镇:“东北牛厂区竹庆、札科。”村西之竹庆寺,为红教著名寺院。
①明置,即今浙江武义县南二十里古竹村。《明史·地理志》 金华府武义县: “西有苦竹市。” 《方舆纪要》 卷93武义县: 苦竹市 “路出宣平、丽水,此其驻顿处”。②在今江西乐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
①西汉高帝六年 (前201) 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芦山县。一说在今名山县北。以青衣羌国为名。天汉四年 (前97) 为西部都尉治。《史记·彭越列传》: 高帝十年 (前197),越被人告谋反,“上赦以
又作穷谷。春秋楚地。在今安徽霍邱县南沣河侧。《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前515),楚左司马沈尹戌率师“与吴师遇于穷”。宋元人注:穷水(今南沣河)出安丰县穷谷,即楚与吴师遇处。古邑名。春秋楚邑。在今安徽省
①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北。明王应山《闽都记》卷26长乐县:六平山“距县里许。蜿蜒六曲,故名”。《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福建通志》:“宋宝庆中太傅陈俞居其下,又名太傅山。”②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方舆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