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九仙山

九仙山

①在今安徽霍邱县西南境。《寰宇记》卷129寿州霍邱县:“九仙山在县南百八十里。上有九臼。旧有九仙人在此山中捣药,因名。”

②在今福建尤溪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延平府》 “九仙山”条下:九仙山“又名蓬莱山。《闽书》:峰峦秀拔,人迹罕到。上有金鲫池、石棋局、黑白二石马、炼丹灶,时有仙灵往来,仿佛闻鼓乐音”。

③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北大仙山。《寰宇记》卷102兴化军仙游县:九仙山“在县北四十五里”。《新定九域志》卷9兴化军:九仙山“何氏兄弟九人栖此登仙”,故名。

④即今福建福州市内于山。《寰宇记》卷100福州闽县:“九仙山在州东南二里。越王九日燕于此山,亦曰九日山。又俗传昔有何氏兄弟九人于此学道上升,故曰九仙山。”宋曾巩《道山亭记》:“城中凡有三山,东曰九仙,西曰闽山,北曰越山,故郡有三山之名。”《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府志》:“旧名于山,上有峰曰鳌顶峰,亦曰状元峰,为宋陈诚之读书处。”

⑤即今福建德化县西北九仙山。《舆地纪胜》卷130泉州《景物下》:九仙山“在德化县西,耸起九峰如笔,中峰有人迹犹存”。《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德化县“大帽山”条下:“九仙山在县西北百里,广袤峻拔,甲于诸峰。俗传尝有九仙隐此。”故名。

⑥即今福建将乐县北二十余里之九仙山。明弘治《将乐县志》卷1:九仙山“在忠孝都。冈叠陇如龙翔凤翥,相传尝有九异人游息往来于其山,因名。即三华八景中之九仙霁雪也”。

⑦即今山东五莲县东南三十里九仙山。潮河出此。《方舆纪要》卷35诸城县:九仙山在“县西南七十里。高耸摩空,峰峦十有一,磐石十有八,苏轼以为奇秀不减于雁荡。金时土贼尝据九仙山为巢穴。今山西北兀子山南有大路,东出信阳场,西走沂莒,为奸徒亡命出入之处”。


(1)古山名。(1)即今福建省福州市东于山。《太平寰宇记》:“越王九日燕(宴)于此,亦曰九日山。又俗传昔有何氏兄弟九人于此学道上升,故曰九仙山”。《方舆胜览》:九仙山“又名于山。相传何氏兄弟九人登仙于此,其上有四徹亭”。(2)在今山东省诸城市西南。山势高耸。西北有潭水与东海通,世传久雨将晴,井中有声如雷,旱则以石击井,必雨。相传其山有仙人所居。苏轼诗“九仙今已压京东”,即指此。 (2)今山名。(1)在福建省德化县西北部。属戴云山。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800~1200米,主峰海拔1658米。为断块山,主要由花岗岩、凝灰岩构成。山上林木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中药材、珍稀动物等。名胜古迹有永安岩、弥勒洞、龙池、灵鹫岩等,并有40多处诗刻、题刻。(2)即“水寨大山”。


猜你喜欢

  • 盐井监

    北宋置,属蒲江县。在今四川蒲江县南八里金釜山下。《寰宇记》 卷75蒲江县: 金釜井,“金釜等八井,见岁出课盐六万三千斤”。

  • 岳阳县

    ①南朝梁置,为岳阳郡治。治所在今湖南汨罗县东北长乐镇。隋废入湘阴县。②隋大业二年 (606) 改安泽县置,属临汾郡。治所即今山西古县。唐属晋州,武德二年 (619) 移治今古县东南三十里旧县镇。贞观六

  • 阳城县

    ①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二十四里告成镇。西晋属河南郡。后废。北魏正光中复置,属河南尹。孝昌二年(526)为阳城郡治。隋属河南郡。唐武德四年(621)为嵩州治。贞观三年(629)改属洛州

  • 崇德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改崇德县置,属嘉兴路。治所在义和市 (今浙江桐乡市西南三十二里崇福镇)。明洪武二年 (1369) 复改崇德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崇德县置,治今浙江省桐乡市西南崇福镇。

  • 瓮 (甕) 蓬关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建,在今贵州施秉县东瓮蓬洞。《方舆纪要》 卷122镇远府镇远县: 瓮蓬关在 “府西五十里。为戍守要地”。

  • 峙头

    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埭头。明洪武二十年(1387) 置巡司于此,后废。《明通鉴》: 嘉靖四十二年 (1563) 二月,“福建兴化府倭结寨于峙头,与都指挥欧阳深相距,久之不出”,即此。清时为峙头镇。即今福

  • 三元街

    即今福建三明市西南三元区。清《乾隆内府舆图》:沙县西南有三元街。

  • 珠溪

    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为龙水河支流。源出威远县中兴乡南,北流入资中县,经罗泉镇、龙结镇、珠溪镇,于三江口处入龙水河,东流在顺河乡东大河口注入沱江。清光绪 《资州志》 卷2: 珠溪 “在州西九十里。源出罗

  • 五指石

    在今广东平远县北差干镇西北五指石下村。清设五指石汛。在广东省平远县差干区西北。武夷山脉南伸以东,形如五指,回合盘亘,环拱掩映,是粤、赣、闽三省边区的名胜之一。据志载,明崇祯三年(1630年),僧如愚始

  • 回岐寨

    即今广东清远市西三十里太平镇。明洪武二年(1369)置迴岐巡司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