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幽州

幽州

①古 “九州” 之一。在今北京市、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尔雅·释地》: “燕曰幽州。” 《周礼·职方》: “东北曰幽州。”

②汉武帝置十三州刺史部之一。东汉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市西南)。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及朝鲜大同江流域。西晋移治涿县 (今河北涿州市)。北魏还治蓟县。隋大业初改为涿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区及所辖通县、房山区、大兴县和天津市武清县,河北易县、永清、安次等县。辽会同元年 (938)改为幽都府,建号南京。

③十六国时汉置幽州,镇离石县 (今山西离石县); 前赵置幽州,镇北地郡 (今陕西耀县); 后燕失中原后东保辽西,复置幽州,镇令支县 (今河北迁安县西); 北燕移镇肥如县 (今河北卢龙县北); 南燕置幽州,镇琅邪郡之发干戍 (今山东临沂市); 夏置幽州,镇大城 (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

④东晋侨置,治所在三阿 (今江苏金湖县东南平阿西村)。淝水战后复得汉、晋青州之地,改置幽州,镇广固 (今山东青州市)。

⑤唐方镇名。先天二年 (713) 置幽州节度经略镇守使,治所在幽州 (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天宝元年 (742) 改为范阳节度使。宝应元年 (762) 复名幽州,兼卢龙节度使。唐亡遂建号为燕。913年为晋所并。


(1)古九州之一。《尔雅·释地》:“燕曰幽州。”《周礼·职方》:“东北曰幽州。”燕指春秋、战国燕国地,即今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天津市及辽宁省一带。(2)西汉武帝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察郡国十,南有今河北省中部至山东省马颊河,北抵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西起河北省万全、涿鹿、易县等县,东有辽宁省大部、吉林省一部及朝鲜半岛大部。东汉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隅)。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小部、辽宁省大部、天津市海河以北及朝鲜大同江流域。魏、晋以后辖境减缩。隋大业至唐武德初曾改为涿郡。唐时相当今北京市和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永清、廊坊等市县地。契丹会同元年(938年)改置为幽都府,建号南京。(3)唐方镇名。先天二年(713年)置幽州节度经略镇守使,治所在幽州(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天宝元年(742年)改名范阳节度使。


猜你喜欢

  • 罗高山

    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南罗白乡东。《明一统志》 卷85江州: 罗高山 “在罗白县治东”。

  • 密印寺

    在今湖南宁乡县西一百十六里大沩山毗卢峰下。《清一统志·长沙府》: 密印寺 “在宁乡县西一百五十里大沩山。唐元和中,裴休奏建,赐额 ‘密印’,为灵觉禅师卓锡之所。后仰山嗣其法,天下称为沩仰宗。寺极壮丽,

  • 呼图壁河

    一名胡图克拜河。源出今新疆呼图壁、和静二县交界处,北流经呼图壁县西,西北流入沙碛。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3: 胡图克拜河,“准语,胡图克拜者,吉祥也。今彼中之谚易曰呼图壁,译为有鬼。……胡图克拜河

  • 宋西县

    南齐置,属百梁郡。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境。隋开皇初废。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属瓦梁郡。隋初废。

  • 昆明军

    唐置,属嶲州。治所在昆明县 (今四川盐源县)。《新唐书·地理志》 嶲州: “西南有昆明军。”《寰宇记》 卷80昆明县: “天宝中于此置昆明军,以镇抚之。”

  • 龙泉隘

    在今四川资中县东南四十里银山镇北。《明史·朱燮元传》:万历中,奢崇明作乱,“陷新都、内江,尽据木椑、龙泉诸隘口”。《方舆纪要》卷67资县:龙泉隘“在银山镇。镇北为杜家沟,有龙泉洞。万历中, 奢崇明作乱

  • 万固寺

    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六里中条山腰。《清一统志·蒲州府》:万固寺“在永济县东南十五里中条山麓。唐大中间建,初名建元,后改今额”。但寺内碑文则称“创自元魏”,当以碑记较为可靠。宋代曾重修,明嘉靖三十四年

  • 流溪

    ①即今广东从化市南流溪河。《方舆纪要》卷101从化县: 流溪 “在县南。源出韶州府乳源县流溪山,流经县前,合于曲水。又西流至南海县石门山,入于北江”。②即西溪河。今四川西充县、南充市境之西充河。《明史

  • 新兴营

    在今江苏沭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22沭阳县: 新兴营在 “县西北二十里。又县西北十里有西营。元至正间,沂州守将王信所筑以御寇”。

  • 聚宝门

    即今江苏南京市旧城正南门中华门。明初改南门为聚宝门,因正对聚宝山 (今雨花台) 而得名。1931年改名中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