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养生经验合集》。即木槿皮,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甲疽。见该条。
出《灵枢·经水》。即手少阳三焦经,见该条。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即恶疮。见该条。
指第四胸椎。《素问·刺热篇》:“四椎下间主鬲中热。”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又名阴都。位于脐下1.5寸(气海)再旁开3寸处。主治二便不通,五淋,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腹泻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解剖部位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眼弦。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土儿之别名,详该条。
《疡医大全》卷七引岐天师方。金银花四两,天花粉五钱,蒲公英、当归、甘草各二钱。水煎服。治痈肿疮毒。
①证名。又称缩筋。指筋脉挛急不舒、疼痛。《脉经》卷三:“脉弗营则筋缩急。”《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筋缩为热,缩者短促。……是其意实以缩即为拘挛之义。”多由受寒,或热伤筋脉,或血虚无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