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母补泻法

子母补泻法

针刺补泻法之一。《难经·六十九难》:“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其法将井、荥、输、经、合五输穴五行相生次序,分属木、火、土、金、水,又依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据病情的虚实,用补母或泻子的取穴方法来治疗。如肺经虚证,可补本经(金)母穴太渊(土),或母经(脾经)的穴位,称为虚则补其母(土生金);又如肺经实证,可泻本经(金)子穴尺泽(水),或子经(肾经)的穴位,称实则泻其子(金生水)。

猜你喜欢

  • 白菀

    出《吴普本草》。为女菀之别名,详该条。

  • 沉脉

    脉象之一。脉位低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脉经》:“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 摆子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墓头回之别名,详该条。

  • 肝虚雀目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肝虚雀目内障。详该条。

  • 过桥疳

    病名。多由杨梅邪毒,结于肺胃,致疳生咽喉,饮食吞咽有碍。《疡医大全》卷十七:“过桥疳,生咽喉之下,肺管之上,看之不见,吹药不到,饮食妨碍,此杨梅结毒于肺胃也。”类今之喉部梅毒等。参见喉疳条。

  • 痈疽神妙灸经

    见痈疽神秘灸经条。

  • 六脏

    ①指心、心包络、肝、脾、肺、肾(《此事难知》卷上)。②指心、肝、脾、肺、肾(左肾)、命门(右肾)。《难经·三十九难》:“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

  • 气逆耳聋

    病名。《济生方》卷五:“大抵气逆耳聋尚易治。”《证治准绳·杂病》:“气逆耳聋有三,肝与手太阳、少阳也。”又云:“肝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手太阳气厥耳聋者,其候聋而耳内气满也。”“手少阳气厥而

  • 汪苓友

    【介绍】:见汪琥条。

  • 莺翁

    病名。悬痈别名,鹅聚之俗称。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悬痈在上腭,俗谓之莺翁,又谓之鹅聚。”即悬痈。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