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阳明气血升降顺逆的失调或上下生理平衡的改变。脏腑气化过程各有其升降上下的动势,升与降、上与下又相互调济,反之则病。如脾的清阳上升,胃的浊阴下降,维持机体的营养代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
儿科著作。又名《活幼心法大全》。明·聂尚恒撰。9卷。刊于1616年。卷1~6为痘科,对痘疹的病原及其不同阶段的发病特点、症状及治法,作了较详细的辨析,并提出了有关痘疹的学术见解;卷7是作者治痘疹的医案
【介绍】:参见唐椿条。
见《本草纲目》。为胡颓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方海》,详见该条。
指水气失去正常的调节。《备急千金要方》:“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
①见《广西中草药》。为毛麝香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为佩兰之别名。各详该条。
神志清醒而言语错乱,但说后又自知讲错。多因心气虚,精神不足所致。
十二经之一。出《灵枢·经水》。即足太阳膀胱经,见该条。
①经穴名。代号SJ2。出《灵枢·本输》。《针灸甲乙经》作腋门,《千金要方》作掖门。属手少阳三焦经。荣(水)穴。位于手背侧第四、五指缝间,当指掌关节前方赤白肉际处。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和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